伊坂幸太郎 - 摩登時代
《摩登時代》原本是喜劇天王卓別林最著名的一部默劇電影,並且被認為是美國史上最偉大的電影之一。
在討論社會學以及國家、個人、家庭之間的關係時,這部電影也常常會被拿出來討論。雖然是用戲謔而滑稽的手法詮釋的電影,卻又將殘忍的事實完整的描述出來。
從卓別林的眼中看見這個國家所隱含的殘酷現實。這就是我們所知的城市,儘管醜陋,卻是我們必須賴以維生的重要場所。就是這樣令人哭笑不得的劇情,才是卓別林突出的功力。
這本書是伊坂幸太郎在2010發表的長篇小說,配上花澤健吾的插畫,更富有戲謔感。
伊坂幸太郎將這個故事從頭說起,主軸仍然是在討論這個國家、組織的運作,卻更有戲劇性,雖然也有不少湊篇幅而出現的情節,不過這部小說是連載之後才出版成小說的。
這次連伊坂幸太郎都跳入這個故事中,「我的小說無法改變世界」、「小說啊!只能滲進讀者的體內,然後溶解」似乎隱約道出他的無奈。
但不管如何,唯一能確定的是,他深厚的寫作功力以及架構,的確讓這篇故事相當精彩。讀完後,似乎能用更寬廣的角度來看待事情,也彷彿在這個社會中找到努力下去的勇氣。
你有沒有勇氣?
這大概是讀完小說後,最深刻的印象之一。故事從一位系統工程師發現某個交友網站的程式內部隱藏著某種驚人的事實,愈是深入了解,愈發覺事情的不對勁,因為鍵入特定的關鍵字而受害,這位工程師開始深入調查,然後開始展開了一連串的故事。
書中寫到了許多小故事,也是伊坂的特有風格之一。每本作品都會有個人物串場,而且不限於人而已,連湯瑪士小火車也曾出現在伊坂的筆中。不僅和劇情有呼應,也似乎在傳達著這個社會下所顯現出來的殘酷。
這本書是我在月初看完的,剛好 10/14 是政治理論家漢娜鄂蘭 Hannah Arendt 的 108歲生日誕辰。
當時她最著名的理論就是「邪惡的平庸」,強調平庸才是邪惡的源頭。
事情拉回到二次世界大戰,猶太人被納粹黨大量屠殺的喋血事件。
當時的劊子手「艾西曼」被批評為惡魔。但是後來才發現,他並不是懷抱著對猶太人的憎恨而屠殺,而是依照著上級命令行事罷了。
然後呢?他就不需要懷有內疚感或是責任感,一切都只是遵照指示,不需要受到良心的譴責。每個人都只是機械性地完成工作,卻對整個工作流程一無所知,只是遵守著龐大的組織運作而已。
然而這樣的思想並不只存在於當時。在這個資本過剩的年代,生活雖然不容易,卻已經比之前好太多了。更何況年輕時的機會成本出乎意料地低,真的要讓賺錢、找工作這件事變成放棄思考的藉口嗎?
就算真的努力工作,存到不錯的存款,難道人生就只能選擇這條路嗎?
邏輯上的確說得通,畢竟別人怎麼活是他們的事,能夠做自己喜歡、有回報、擅長的的事當然是幸運,但大部分的人都只能擇其一,並且這樣活下去。既然有實現夢想的人,那就有不得不放棄夢想的人在。
拿自己的職業做比喻好了。我是一個前端工程師,儘管頭銜好聽了一點,但本質上也跟擰螺絲的工廠工人沒什麼不同。
如果從早打晚埋頭敲鍵盤,不去思考需求、不去思考這樣做對不對、功能的必要性,那麼的確就跟擰螺絲的工人差不多。
「我只是按照上級指示行動。」這句話聽起來多令人心寒。很多人為了生活跟賺錢放棄思考。捨棄思考的我們、努力(而盲目?)工作的我們,真的只是完成工作就好了嗎?
算是一種巧合嗎?還是一種帶有歷史性、諷刺的無奈輪迴?漢娜鄂蘭、伊坂幸太郎所要表達的觀念竟然不約而同地出現在現代。
這是伊坂幸太郎的答案
如果因此做什麼都不會覺得不痛不癢的話,這個人就完了
這是卓別林的答案
比起支配人,我更想要幫助人
芥川龍之介
他的作品也都是關注社會醜惡的現象,並不會直接對社會做出最直接的評論,但是卻會用很簡短而冷竣的文字來描述。
「羅生門」應該算是他最有名的作品之一(也不過是在高中國文課本看過而已!)。他的書我還沒有翻過幾本,等期中考完我要來瞧瞧!
人生就好比一盒火柴,如果很小心翼翼的對待它,是有些可笑的;可是如果不認真對待它,又是很危險的。
規矩分兩種,重要和不重要
男主角半夜出門,卻因為不敢闖紅燈而被老婆教訓了一頓。這讓我想到孔子曾說過的一句話:「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
大概就是說,有時候為了顧全大局,並不一定要對小細節錙銖必較。雖然看起來是很老生常談的論調,可是有時我們還是會不禁跳進去思考的胡同裡。難道只有一種解決方法?難道必須非得那樣做不可?
沒有經過思考的言論是最致命的,這絕對是旨哉斯言!!
後記
以上是我把書中各種觀點拿出來做分享,並不代表正確答案對我來說,伊坂幸太郎將那麼多的觀點揉合在一本小說,同時又有個主軸讓故事進行著,真的是讓我在書中,找到了小小勇氣。
故事結尾,作者將真相揭開,時代下包裝的英雄,因為讓真相蒙蔽而存在。你呢?你有勇氣去尋求真相嗎?
「人又不是為了遠大的目標而活著,渺小的目標才能成為生存意義。」
你有勇氣嗎?這句話也突然變成我常常在心裡問自己的話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