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坂幸太郎 - 死神的浮力
「死亡就是一切的盡頭嗎?」
小說的封面,寫了這樣一個質問。
但是在書的最後仍然沒有答案。關於死亡的沉重,沒有體驗過也無法體驗的我們,只能從自身的經驗(親人的去世)、社會的經驗(新聞)以及小說中的劇情裡反思辯證。
答案是什麼,沒有人知道,至少我們對死亡可以有更深一層的體會。連伊坂都說,我仍然無法找出答案啊!
喜歡伊坂的人,印象深刻的大概是《死神的精確度》。沒錯,這本書正是伊坂沉澱八年之後所寫出來的死神系列第二作。死神的精確度是伊坂三十多歲的作品,現在的他已經邁入不惑之年,文筆的掌控和深度又更厲害了,讓我又想重讀一次《死神的精確度》,畢竟八年前,我還是一個不懂世事的小屁孩,能對這樣的作品有什麼感想呢?
這一次的作品角度一改,死神千葉直接融入了一個親人意外被謀殺,家庭破碎,準備動用私刑,還給女兒正義的山野夫婦。不同於前作,死神千葉的距離似乎離我們更近了。
沉重的劇情設定,仇恨值破表的夫婦,原本會是個陰暗的走向,卻在千葉的加入後變得相當活潑。
心態依舊,卻因為千葉各種無厘頭的行為、近乎碎碎念的發言、對音樂的偏執、故意隱藏神力的俏皮,都讓整個小說步調變得很輕鬆,甚至還會因為千葉的滑稽行為(儘管他本意不是如此)噴笑。
那一對失去生存意義的夫婦,也在谷底中因為千葉的出現而有了歡笑,「既然都已經掉到谷底了,幹嘛不多一點幽默呢?」。在過程中,伊坂好像也順便調侃了一些社會制度。當然,這需要搭配上伊坂的寫作功力、還有相對應的劇情設定,才能夠讓故事變得如此精彩。
故事的最後依舊溫馨。在山野夫婦的角度中,本城早已沉入湖底死亡,算是不完整地報了一箭之仇。但看在讀者眼中,他們的計劃也算是成功了。因為本城得在湖底動彈不得20年,還得跟鱷魚相處呢!情報局的紕漏政策變成了對壞人的制裁,這一連串的巧合不禁令人莞薾。(原本我還在心裡暗罵:本城竟然還可以活20年,給我交代清楚!)
而山野的妻子成為了幼稚園園長,山野則因為救在路邊摔倒的兒童而送命(大概是千葉的認可吧!)
死神千葉有很多令人深思的發言。
關於記者的存在目的
「比別人更早到達終點,炒熱觀眾的情緒」。
這是主角山野成為知名作家後,對記者的感想。沒辦法,群眾的發言永遠是難控制的。掌握這些民眾的好奇心,就是掌握了收視率。
對於「強迫陷入悲傷的公眾人物發言」,他們經驗豐富。關於媒體,我們想說的東西太多太多。
每次災難發生,在電視、報紙上,都可以看見血淋淋的罹難者照片、斷垣殘壁的災難現場,還有強迫受害者二度傷害的過度質問。但是,我們真的需要這樣嗎?為了餵飽民眾的胃口,不擇手段地搶獨家、搶著播報畫面、搶著得到第一手訊息,可是這並不是媒體該做的事情啊!
卓別林曾經說過,「所謂媒體,就是名為群眾的無頭怪物」。你覺得呢?
工作就是要認真去做
這點好像是千葉除了聽音樂的偏執外,最大的特點。
他痛恨那些不認真工作的傢伙,只是搭訕個兩句就隨便交差。「既然是工作就要認真去做」,於是,即便工作內容單調乏味,千葉還是會仔細觀察七天後再交差。
是啊!人生有一大部份的時間都在工作,甚至可以說,工作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人會因為工作有了目標和成就感。
不辛苦的工作沒資格稱之為工作
人類最美好的發明是音樂
從這句話不僅可以看見千葉對音樂的執著,也可以看見創造這個角色的伊坂受音樂的影響有多深。幾乎每本小說都會有音樂的出現,這大概也是伊坂對於音樂的偏執吧!
機率和統計往往不具任何意義,但人們只能依賴機率和統計來學習事物
的確,機率不過是一種比例,而統計簡略來說就是將資料作一種有系統的彙整後,來做出決策。雖然這麼說,但是統計學還是非常重要的哦!儘管不具意義,但是不懂統計學的話,以後出社會一定會吃虧的!
任何對掌權者不利的事,都不會留下任何官方紀錄
「Winner writes history.」統治者創造歷史。
我們學習的歷史就一定是正確的嗎?還是經過包裝後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完美故事?
待在和平、恬適、宛如天國的環境下,是不會進步的
「人類是種矛盾的生物」
安穩過後就會想要改變,改變之後就會想要安穩。
這就是為什麼戰爭不斷的原因。─千葉如此說著。但是矛盾一定是貶義詞嗎?正因為有這些願意改變的人,我們的生活才會越來越進步。
相似的概念也在「夜之國的庫帕」裡出現過。夜之國的小市民過著安逸的生活,一切都由領導者冠人打點好了。這樣的心態反而讓他們被蒙騙著,原來夜之國只是鐵國的一小部分。只有在生活不平順的時候,人民才會開始思考。
走出舒適圈,這五個字如此簡單。但是實踐的難度卻很高。
二十五分之一的無良
根據小說裡的設定,每 25 個人裡面,就有一個缺乏良知的精神病態者。
這些人並不受到道德、法律的限制,他們以控制、站在絕對的優勢為樂。就如同當時納粹黨虐待猶太人一樣,他們不但不會有罪惡感,甚至還樂在其中,那麼當最低限度的道德制裁沒有用時,我們該如何制裁兇手?伊阪最不喜歡直接給你答案了,總是丟了一個讓人傻眼的結局,剩下的部份交給讀者們思考。
諷刺的是,無良者大部份都是功成名就。他們不會被外在的感情因素影響,只會著眼於自己的目標。
英文的良心 Conscience 這個詞源於拉丁文conscientia ,這是一個複合的介詞,意思是「知道在一起」,「共同的知識與他人」,「我們的知識共享是另一套。 」,所以也可以解釋成,這些無良者沒有共同的知識、價值觀,他們只相信他們的理念。所謂的良心就是自己的價值觀符合大部分人的價值觀
米爾格倫實驗
米爾格倫曾經做了實驗,參與者為老師,而學生是實驗助手擔任。當然參與者並不知道。
老師要教導學生單字,如果學生答錯,則必須加強椅子上的電壓。實際上椅子並沒有電壓,學生會播放已經錄製好的尖叫聲。而老師則會不斷被實驗人員指示加強電壓。
結果發現,有 60% 的人雖然不願意,但仍會在實驗人員的要求下加強電壓。
儘管不願意,仍然有 60% 的人會服從權威。這大概也是為什麼無良者可以功成名就的原因。只要讓人們服從命令,那麼掌權者便可以假他人之手做到很多事情。
帕斯卡《思想錄》
伊阪的每部小說裡,通常都會出現一到兩個名人,搭配劇情不斷地出現在書中。
他的名言中有很多是探討死亡的句子,大概是因為這樣才會被伊坂大量引用吧!
「我們總是在想辦法擋住自身的視線,才能安心朝著懸崖前進」。
勉強執行一套剛出爐的制度,往往會出紕漏
還記得情報部為了延長人類的壽命,提出「回饋大放送」的方案,「放行」後延長了20年的壽命,結果反而在湖中動彈不得。
現實中大概也是如此吧!「隨便改變規則,往往會出問題」
因為怕死所以自殺實在是匪夷所思的行為
根據WIKI百科,2011台灣的自殺率為每10萬人中有20.5個,高居24名。如果換算成全國,那麼每年大約有4705個人自殺。
自殺是種很勇敢的行為,要從高樓跳下、喝毒藥、燒炭,都需要極大的勇氣吧!可是矛盾的地方是,為什麼人類有勇氣自殺,卻沒有勇氣渡過人生中的難關呢?這個世上有許多名人最後也是走上自殺一途。
─浮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重量無關
伊坂用浮力來比喻死亡。這樣的比喻還真是貼切。
浮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重量無關,體積才是。就算死亡了,死者依然或多或少會融入生者的回憶裡頭,所以總量並不會減少。
這樣的解釋還真是浪漫呢!我很喜歡。就像山野夫婦在執行復仇計劃的過程中,因為千葉的出現,開始回想起女兒存在時,那些平凡卻又珍貴的回憶。
─人類判斷價值的標準,永遠都是朝三暮四的
人的價值觀很容易在一夕之間改變。因為我們太常用片段的訊息來理解事物,然後又在自以為了解之後做出另外一種價值觀。
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自己思考吧!
─跌倒的經驗,千金也買不到
「那要多少錢?」千葉很認真的問。
我不知道多少錢,但是一定超過千金。
「千金難買少年窮」因為經歷過挫折、因為有體驗過窮的滋味,才會思考自身的可能性,「反正最差也不過就是這樣了」。所以才會願意努力改變現狀,並且常常反思。因為當過窮人,所以很清楚金錢的重要性;因為跌倒過才知道傷口有多痛,也才知道下次怎麼樣才不容易再跌倒。關於這方面我可是經驗豐富了!因為小時候野孩子的個性,常常跑著跑著就摔倒了,腳上的傷口和瘀青可是數不清的。
對付不寬容的人
「我是個寬容的人,但面對不寬容的人時,我會改變我寬容的態度。」
渡邊一夫曾經對這個問題提出回答:「寬容的人不應該為了不寬容的人改變寬容的態度」
至於要不要信仰這句話,是個人的選擇。山野夫婦的回答是:「我們怎麼做,由我們自己決定」。
面對毫無理由的惡意,我們該怎麼做?書中沒有提出正確解答,只提供了一種方式。在伊坂的書中,壞人終究會被懲罰。可是現實中卻有太多太多「明明如此惡毒,為何還能夠消遙的活在世上?」這樣的案例。
罪大惡極的兇手在群眾的眼中,最好的方法就是「死亡」,將他排除在這個社會外,讓社會維持安穩的和平。可是對於受害者呢?他們的傷痛不可能平息,甚至裡頭夾帶著強烈的個人情緒,想要動用私刑給予制裁。就像山野夫婦每次看見本城都會有難以克制的怒火那樣。
Epilogue
小說的情節中,壞人都將得已制裁。但是現實中呢?我們真的可以因為復仇的心而動用私刑嗎?法律就是避免「以牙還牙,以眼還眼」而產生的。可是,當法律無法制裁這些兇手時又該如何呢?一直以來這都是個沉重而無解的問題。我們只能從討論中得到不同的觀點,該怎麼做還是得依照法律。法律真的是保護弱者嗎?
不過小說嘛!重點是讀者的情緒有沒有獲得滿足。我想是有的。看到本城陷在湖裡的那段,真的是大快人心啊!而山野的死也在伊坂的筆下有了完美的收尾。
千葉還會再出現嗎?我想問問伊坂。他的形象實在是太鮮明生動了。